反對香港政府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Supported by Netcare.hk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談香港blog 文化 - 商業化及「唯讀檔」文化


已經偷窺了MySinaBlog 有大概3年時間吧!直至最近才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作為一個blogger 新手,應該好好了解一下現時blog 的文化,至少當我再度執筆時,會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
吳偉明教授曾於2007年前寫過一篇:香港Blog文化的回顧與前膽(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653),當時寫blog 已經開始全民化,男女老少,無分職業紛紛開blog;題材百花齊放,什麼類型的題材均可閱讀,而且可以反映出民間的輿論,更甚者會引起傳媒廣泛報道。
而2007-2011年間,blog 的文化,又有什麼轉變呢?以下是我個人一些感覺,歡迎你們提出看法。
Blog文化的轉變 
1) 商業化
看過部份現時人氣blogger,大多有5-6年寫blog 的資歷,有部份blogger當時主力發表有關自己興趣的博客,而直至近年有部份marketer 看準blog 這個網上社交渠道,開始推出一些blogger events。所謂blogger events ,就是公關公司會挑選一些具一定人氣及與本身產品之目標顧客相似的blogger 去參與商業機構所舉辦的活動。而blogger 將於參與活動後,於blog發表對活動所見所聞,再加入一些個人意見。
站在公關公司的立場來說,blogger events 的成本較傳統渠道低,而其eWOM(electronic Word-of-Mouth)的速度快得驚人。因為blogger往往於facebook、微博及各大小網上論壇同步上載,而網民看到吸引的題材則會轉載,轉載再轉載...再客觀而論,blogger一般都是「平民」出身,以第一身及「半顧客」的角度去撰寫其親身經歷,感覺上會較為有說服力。因此,blog 被商業化是大勢所趨。不過,個人認為,有部份blog被過份商業化,已經失去原有的特色了。
我並非反對blog 被商業化,有一定程度商業價值的blog,可以成為一位blogger 繼續寫下去的動力。 
2) 「唯讀檔」文化
唯一不變的,我想是香港網民習慣以「唯讀檔」的模式去瀏覽別人的blog,而欠缺討論。有資深blogger 更指出,香港blog 文化較東南亞其他國家,甚至中國大陸更為弱,因此難以組織博客社群。
是香港人仍然對利用網上平台與素未謀面的人交流,持有保留的態度嗎?尤記得我由中二、三曾經於網上論壇活躍過,當時認識的網友,可以變成現實中的朋友,直至現在偶爾會見面,細說生活點滴。不過,當我與現實中的朋友提及此事時,會被誤認為是宅女,哈哈。
還是香港人生活過份忙碌,要處理的事太多,已經沒有時間再去抒發自己的感受?你知道箇中原因嗎?紫翹資歷尚淺,仍然要花時間去摸索香港blog的文化。
我看blog 的發展
至於我嘛,我會視我的blog 為一個分享自己所見所想的平台。我明白,寫blog 絕對不能當飯吃,有很多blogger 在這5-6年間已經淡出blog 的平台,當中能夠堅持寫blog 達5年或以上的人,寥寥無幾。
因此,寫blog 用來尋找可以與自己有思想上交流的朋友,是首要目的;
而其次,如果有一天,我能夠被邀請成為blogger event 的座上客,甚至接受傳媒的訪問(發夢了!),是一個bonus,亦是對我一種肯定-證明我的文字能夠影響到某一批讀者。
「要寫好一篇blog,而並非盲目寫好一個brand。」

要知道,寫好一篇分析/評論型的blog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有不同的理據支持,更要有立體的思維模式,而且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情。
雖然我有時也想利用blog 來抒發自己的軟弱、傷感,因為大家並未知道我過去的故事,所以更加容易宣洩自己負面的情緒,希望尋找一些依靠。但原來,我更加喜歡寫一些特定的題目,表達自己的意見,希望引起大家的討論及欣賞我的看法。
而明顯地,我開首幾篇blog 寫得很爛,因為我完全迷失方向。
無論如何,寫blog 是我的消遣活動,令我多些觀察身邊周遭的事物,希望我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吧。



-----------------------------------------------
後記一:
我發現,有某幾位blogger 對我影響實在太深,我已經被他們的文字風格潛移默化了。

後記二:
寫作需時,要組織自己所思所想,很花時間,很費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